谭其骧院士(1911-1992):谭其骧,字季龙,曾用笔名禾子、谭禾子、春斋、钱春斋、王德甫。籍贯浙江嘉兴。
1911年2月25日生于辽宁沈阳皇姑屯火车站站长宿舍,1912年回浙江嘉兴。1918年进嘉兴谭氏慎远小学。1923年进兴秀州中学。1926年进上海上海大学社会系。1927年转入上海暨南大学中文系,次年转外文系,旋转历史系,1930年毕业。1930年进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导师顾颉刚。1932年春任北平图书馆馆员、辅仁大学兼任讲师(授中国沿革地理,后加授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同年夏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后又兼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代顾颉刚)讲师。1934年春协助顾颉刚筹办禹贡学会、主编《禹贡》半月刊。1935年初辞北平图书馆职。1935年在广州学海书院任导师。1936年任北平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兼任讲师,仍授沿革地理,兼授中国地理等课。1940年初至贵州浙江大学史地系任副教授,1942年任教授。1946年随校迁回杭州。1947年——1949年同时任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1950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5年至1956年在北京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1957年回校任系主任,1959年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82年——198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同学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组成员,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6年列名美国《世界杰出人物辞典》,1988年列名英国《世界名人录》、《远东及澳州名人录》。先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副主任委员、总编辑,中国历史大辞典编委会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
1992年8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2岁。
邹逸麟教授:1935年8月3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
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同年秋分配至中国科学历史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57年初,随谭其骧教授来上海参加《中国历史地图集》编纂工作。1962年转入复旦大学历史系任助教,1978任讲师。 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1982年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国家教委特批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年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88年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1992、1997年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3、1998年被选为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被聘为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1996年辞去研究所所长职务,同年被复旦大学聘为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首席教授。1998年继聘为首席教授。
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社联委员、上海史志学会会长、上海地名学会副会长、 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民盟中央委员、上海市副主委、复旦大学主委。
葛剑雄教授: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15日生于浙江湖州(原吴兴县)南浔镇。
1981年11月获复旦大学历史硕士学位,1983年9月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7年9月-1960年7月上海市长安中学初中,1960年9月-1964年7月上海市市北中学高中(其间病休1年半),1964年9月-1965年7月上海市教育学院师资培训(市北中学实习),1978年10月-1981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系研究生,1982年3月-1983年9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在职博士研究生。1965年8月-1978年10月上海市闸北区古田中学工作,先后任英语、政治等课教师,团委书记。1981年12月-目前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工作,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1996年任所长,1999年兼任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1985年7月-1986年6月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1991年5月-5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1992年9月-10月日本茨城大学客座研究。1997年11月-1998年4月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98年7月-10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1977年由上海市政府授予“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所著《统一分裂与中国历史》被中共中央委托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论讨论会”评为论文奖、所著《中国移民史》(主编、第一二卷作者)于1997年获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1999年被中宣部评为“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所著《中国人口发展史》获首届“郭沫若史学奖”三等奖。
现任国际历史人口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委兼编辑室主任、《中华大典》常务编委兼《历史地理典》副主编。
满志敏:男,教授,博导。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获理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工作,在所工作期间,在职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地理系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作访问学者。1992年后曾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创新基地副主任。200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创新基地。2010年12月卸任。担任学术团体职务包括: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地理学会理事、上海地名学会副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中国历史时期土地利用、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作4部(包括合著)。
吴松弟,浙江人,1954年生。1978年自铁道兵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后在西安第二炮兵技术学院政治教研室任教官。1983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硕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后留历史地理研究所所任教,1990年师从谭其骧院士攻读在职博士,1993年1月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升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至2015年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历史地理》主编,并担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院长。先后出版个人专著15部(其中合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190篇。先后承担过国家教委(1993年)、国家社科基金(2005年)、教育部重点基地(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年)、上海社科(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2012年)等12项省部级以上的项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