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研究人员 -> 教授 -> 正文

樊如森

作者:阅读次数:日期:2023-04-19

樊如森,男,山东郓城人,出生于陕西黄龙,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专家;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聊城大学兼职教授,《运河学研究》编委。曾担任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和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中心、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历史经济地理、中国城市史、东北亚丝绸之路、亚太海洋经济史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已发表学术著作8部,其中个人独著《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七卷·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吴松弟主编、戴鞍钢副主编),集体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奖一等奖(2020),“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著作类一等奖(2018),“第十五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2018)。主编“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港口—腹地与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丛书1-9卷,集体荣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二等奖(2020)。发表学术论文73篇,其中12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2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主体摘录。主持国家和地方科研课题多项,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0余名。

【讲授课程】

1、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研究生学位基础课)

2、中国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生学位专业课)

3、东北亚历史经济地理(研究生学位选修课)

4、历史区域经济地理(研究生学位选修课)

5、近代经济地理专题研究(研究生学位选修课)

6、人口与区域开发(研究生学位选修课)

7、中国近代乡村地理(研究生学位选修课)

8、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本科通识课)

【科研课题】

1、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阪市产业部近代中国及海上丝路沿线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18ZDA188),首席专家,在研。

2、用友基金会第三届“商的长城”重点项目“日本大阪府立贸易馆近代中国商贸调查数据整理与研究”(2019-Z04),主持人,在研。

3、吴松弟教授主持2011年度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整理与研究”(11&ZD092),子课题二“旧海关内部七大系列和系列外出版物各部分的书目题要”负责人,结项。

4、上海市口岸办委托项目“上海市志(1978-2010)口岸分志口岸综述卷”(WDH3142004),主持人,结项。

5、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与北中国经济近代化研究”(SDH3154001/036),主持人,结项。

【海外访学】

1、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客员研究员。

2、2009年6月3日,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专题讲座,“中国漕运制度沿革与社会经济变迁”。

3、2009年10月3日,日本东洋文库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专题讲座,“华北经济的近代变革”。

4、2009年10月28日,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专题讲座,“1871—1931年的中日经贸关系”。

5、2010年2月28日,日本学习院大学“東アジア海文明の歷史と環境”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民国时期的黄河水运”。

6、2010年3月19日,日本明治大学中国现代史研究会,专题讲座,“近代中国北方的城镇格局”。

7、2011年9月1日—30日,日本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教育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

8、2011年12月2日,韩国仁荷大学“2011东亚开港都市国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近代华北港口城市的发展”。

9、2015年4-5月,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10、2016年12月3-12日,日本大阪经济大学日本经济史研究所“学术交流工作坊”,专题报告,“近代中日贸易述评”。

11、2019年3月25日-4月10日,与日本大阪经济大学、立命馆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学习院大学相关学者,展开“大阪市产业部近代中国及海上丝路沿线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学术交流。

12、2023年4月3日-15日,赴日本京都大学、大阪经济大学等地,展开专业考察、学术交流与资料查找工作。

【科研成果】

一、学术著作:

1、樊如森著《天津港口贸易与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1860-1937)》,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2、樊如森著《天津与北方经济现代化(1860—1937)》,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

3、吴松弟、樊如森等著《港口—腹地与北方的经济变迁(1840-1949)》,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4、樊如森著《近代西北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1850-1950)》,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

5、吴松弟 樊如森主编《近代中国北方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人民出版社2013年。

6、吴松弟主编、戴鞍钢副主编,樊如森著《华北与蒙古高原近代经济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集体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奖一等奖(2020),“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著作类一等奖(2018),“第十五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2018))

7、吴松弟主编、戴鞍钢副主编,张萍、严艳、樊如森、吴孟显著《西北近代经济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集体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奖一等奖(2020),“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著作类一等奖(2018),“第十五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2018))

8、吴松弟 樊如森主编,樊如森著《天津港口·城市与经济腹地研究(1860-1960)》,齐鲁书社2020年。

9、吴松弟 樊如森主编,“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港口—腹地与近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丛书,1-9卷,齐鲁书社2020年。集体荣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二等奖(2020)

第一卷,樊如森著《天津港口·城市与经济腹地研究(1860-1960)》;第二卷,陈为忠著《港口·城市·腹地与山东区域经济转型研究(1860-1937)》;第三卷,张珊珊著《近代汉口港与其腹地经济关系变迁(1862-1936)》;第四卷,徐智著《改造与拓展——南京城市空间形成过程研究(1927-1937)》;第五卷,方书生著《经济区的形成与绩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1842-1937)》;第六卷,毛立坤著《晚清时期香港对华转口贸易研究(1869-1911)》;第七卷,张永帅著《口岸—腹地:对外贸易与近代云南经济变迁(1840-1945)》;第八卷,王哲著《近代中国贸易网络空间研究(1873-1942)》;第九卷,杨敬敏著《中国近代棉纺织进口替代工业研究(1867-1936)》。

10、吴松弟 樊如森、方书生著《港口—腹地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山东画报出版社2023年。(“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二、学术论文:

(一)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和中国城市史研究:

1、《天津开埠后的皮毛运销系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1期。

2、《西北近代经济外向化中的天津因素》,《复旦学报(社科)》2001年6期。

3、《近代天津外向型经济体系的架构》,《历史地理》第1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4、《近代北方药品供销体系的构建》,第一作者,《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2期。

5、《清末至民国时期京、津的粮食供应》,《中国农史》2003年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3年7期,全文转载)

6、《天津开埠对腹地经济变迁的影响》,第二作者,与吴松弟合著,《史学月刊》2004年1期。

7、《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学术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4年12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地理》2005年3期,全文转载)

8、《论天津在北方广大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港口-腹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齐鲁书社2005年。

9、The Impact of the Opening of Tianjin on Economic Change in Its Hinterland, Selected Publication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History, Volume 1, 2005. Higher Education Press. write in collaboration with Professor Wu Songdi.

10、《论北方在上海近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史研究》第23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

11、《天津的港口—腹地》,吴松弟主编《中国百年经济拼图——港口城市及其腹地与中国现代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12、《华北西北经济现代化与天津开埠》,《浙江学刊》2006年第5期。

13、《港口-腹地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概况》,《历史地理》第2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4、《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市场体系的构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

15、《开埠通商与西北畜牧业的外向化》,《云南大学学报(哲社)》2006年第6期。

16、《天津——近代北方经济的龙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2期。

17、《环渤海经济区与近代北方的崛起》,《史林》2007年第1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7年3期,全文转载)

18、《近代天津与北方经济发展》,《郑州大学学报(哲社)》2007年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7年6期,全文转载)

19、《清中期以来绥远地区经济开发与土地沙化》,《历史地理》第2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0、《近代西北地区农牧业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第二作者,与阚耀平合著,《干旱区研究》2007年第6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8年2期,全文转载)

21、《陕西抗战时期经济发展述评》,《云南大学学报(哲社)》2009第5期。

22、《西北近代经济环境的改善与畜牧业发展》,安介生 邱仲麟主编《边疆、边地与边民》,齐鲁书社2009年。

23、《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的本土化开发》,安介生 邱仲麟主编《边疆、边地与边民》,齐鲁书社2009年。

24、《陕西战时经济发展与驱动力分析》,徐少华主编、晏昌贵副主编《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25、《清代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变迁》,安介生 邱仲麟主编《边疆、边地与边民》,齐鲁书社2009年。

26、《近代北方城镇格局的变迁》,《城市史研究》第25辑,2009年。

27、《中国边疆开发政策的近代转型——以新疆为例》,《历史地理研究》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28、《民国以来的黄河航运》,《历史地理》第2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29、《華北經濟の近代的變革》,吉田建一郎譯,《近代中国研究彙報》第32号,東洋文庫2010年。

30、《近代华北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史学月刊》2010年第9期。

31、《内河航运的衰落与环渤海经济现代化的误区》,《世界海运》2010年第10期。

32、《清代民国西北牧区的商业变革与内地商人》,第一作者,与杨敬敏合著,《历史地理》第25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33、《近代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及其动力机制》,《学术月刊》2011年第7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地理》2012年2期,全文转载)

34、《近代西北与华北的市场联系》,第一作者,与吴焕良合著,张萍主编《西北地区城乡市场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与环境基础》,三秦出版社2011年。

35、《1926-1948年上海银行的时空变迁及其动力机制》,第一作者,与伍伶飞合著,《南通大学学报(社科)》2012年第1期。

36、《近代华北港口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变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37、《近代黄河航运考》,周长山 林强主编《历史·环境与边疆——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8、《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39、《近代上海的日资企业》,邹逸麟主编《明清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地理与环境研究》,商务印书馆2013年。

40、《民国期の黃河水運》,河野剛彥譯,鶴間和幸、葛劍雄編著《東アジア海文明の歷史と環境》,東方書店2013年。

41、《近代环渤海经济的剧变与渐变》,吴松弟 樊如森主编《近代中国北方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人民出版社2013年。

42、《清代民国的汉人蒙古化与蒙古人汉化》,《民俗研究》2013年第5期。

43、《近代环渤海市场结构的时空演进》,第一作者,与伍伶飞合著,《历史地理》第2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44、《近代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简析》,靳潤成主編《走向世界的中國歷史地理學——2012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45、《天山南北地区的近代交通网络》,复旦大学史地所、仁荷大学韩国所编《海洋·港口城市·腹地——19世纪以来的东亚交通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46、《“赶大营”——近代天津商人与西北经济开发》,安介生 邱仲麟主编《有为而治——前现代治边实践与中国边陲社会变迁研究》,三晋出版社2014年。

47、《中国北方近代经济的市场化与空间差异》,《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15年第4期,全文转载)

48、《清代民国西北茶叶运营体系的时空变迁》,《人文杂志》2016年第8期。

49、《清代民国时期西北区域市场的发育和整合》,《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3期,主体摘录)

50、《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探索的新范式——<史学月刊>与“港口-腹地”研究》,第二作者,史学月刊编辑部编《坚守与创新:纪念<史学月刊>创刊65周年》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

51、《新时期的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学研究》,《人文杂志》2018年第8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地理》2018年第5期,全文转载)

52、《从京津关系演变看天津在中国北方的经济定位》,《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19年第4期,全文转载)

53、《天津地区内河航运的时空变迁》,《运河学研究》第4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54、《近代以来华北城市关系演变与经济中心定位问题》,《南开史学》2020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5期,主体摘录)

55、《序》,姚永超译编《近代东北口岸经济社会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

56、《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贸易政策及其历史经验再探》,第二作者,与杨敬敏合作,《江西社会科学》2023年第8期。

57、《清代民国绥远地区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时空进程》,第一作者,与李艳焱合著,《历史地理研究》2023年第4期。

(二)东北亚丝绸之路和亚太海洋经济史研究:

1、《论近代中国北方外向型经济的兴起》,《史学月刊》2003年6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3年5期,全文转载)

2、《从上海与北方关系的演变看环渤海经济崛起》,《史学月刊》2007年第6期。

3、《长三角港口间的竞争合作机制》,《南通大学学报(社科)》2008年第3期。

4、《1871—1931年の中日の經濟貿易關係》,福島 惠譯,《学習院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報》2009年度版。

5、《从沪津经济关系看近代沿海口岸城市的发展轨迹》,第一作者,与徐智合著,《城市史研究》第26辑,2010年。

6、《近代日本对上海的贸易和投资》,《城市史研究》第27辑,2011年。

7、《近代中日贸易述评》,第一作者,与吴焕良合著,《史学月刊》2012年第6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2年12期,全文转载)

8、《近代華北港口城市的發展》,韩国仁荷大学韩国学研究所主编“The Formation and Netxork of the Open Port City in East Asia”, 2013 Printed in Incheon, Korea.

9、《近代通商口岸与基督教的传播》,第二作者,与伍伶飞合著,《历史地理》第3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10、《1871~1931年の日中贸易》,吉田建一郎译,大阪经济大学日本经济史研究所主办《经济史研究》,第21号,2017年。

11、《大阪产业部近代中国及“海上丝路”沿线调查资料整理与研究概况》,《云南大学学报(社科)》2019年第3期。

12、《近代中日外贸枢纽港的空间位移与东北亚市场整合》,第一作者,与郭婷合著,《江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21年4期,全文转载)

13、《中国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代交汇与交融》,《贵州社会科学》2021年第7期。

14、《近代海外中国文献数字化整理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第一作者,与路伟东合著,《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年第1期。

15、《东北亚近代经济地理研究概述》,《历史地理研究》第四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

16、《复旦大学东北亚丝绸之路研究团队及其学术进展》,《多尺度、多时空与多样性:2021年中国历史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

个人主页: https://faculty.fudan.edu.cn/fanrusen/zh_CN/index.htm

团队主页: 复旦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msroad.fudan.edu.cn)

E-Mail: rsfan@fud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