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安介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6年2月 民族:汉族 学历:研究生
最高学位:历史学博士 工作单位: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
职称:教授(研究员)(2006年起)、博士生导师(2008年起)
研究方向:历史人文地理、中国移民史、边疆史地与地方史等
学术兼职:
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与人类学系双聘教授、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史学会历史地理研究会理事、
《历史地理研究》期刊编委、
山西大学特聘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兼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大同大学客座教授、
山西省社科院水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晋祠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研究员、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北京陈半丁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王宽鹏书画研究会副会长、
复旦大学书画篆刻研究会理事、
上海市地名学研究会理事、
上海市杨浦区书法家协会会员。
一、工作与学术研究简历:
1983年-1987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学本科专业,1987年毕业,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
1987年-1991年,在山西省教育学院等单位工作,1988年起任助教。
1991年-1993年,考入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就读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师从葛剑雄教授,研习历史人口地理及移民史。1993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3-1996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师从葛剑雄教授。一九九六年春季毕业,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6年至今,留在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担任人口地理教研室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与博士后站秘书等工作,同时为研究生开设了“中国历史民族地理”、“中国移民史”、“历史军事地理”、“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等课程。
2000年,“打擂台”升为副教授。
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作为高级客座人员(Senior Associate Member)在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St. Antony’s College, University of Oxford )进行访问研究。
2005年,入选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4月起,聘为正高级研究员(教授)。
2007年9月,受聘为日本东京学习院大学客员研究员,主讲“东亚学交流讲座”。
2008年1月,被聘为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2010年,入选复旦大学光华人文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励计划。
2010年12月至2015年1月,担任史地所副所长。
2013年,被增聘为边疆史地专业博士生导师。
2013年7月至8月,获得复旦大学“光华”人文计划支持,前往台北“中研院”史语所访问研究,为期1个月。
2013年,荣获首届中华晋商关公奖“中华晋商崛起20年十大研究专家”称号。
2016年,荣聘为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双聘兼职教授。
2021年,荣聘为山西大同大学客座教授。
2022年9月,荣任山西大学特聘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兼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2022年9月,荣聘为山西省社科院水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2023年6月,荣任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2023年11月,荣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第四届灾害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3年12月,荣获首届复旦大学刘祖洞人类遗传学奖教金学科贡献奖。
二、主持的重要科学研究项目:
(一)2005年教育部其他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历史民族地理学、清代人口史与移民史、北魏政区地理文献研究》
(二)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前现代中国的治边实践与边陲的社会历史变迁》
(三)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民族地理研究》
(四)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水域景观体系的构建与环境效应研究》
(五)2022年山西省与复旦大学合作项目:《太原盆地昭余古湖历史地理环境及其演变研究》。
(六)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北山地生态系统的认知与保护史研究》
三、学术成果:
(一)著作类:
1、《山西票商》,独著,近12万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7年再版。
2、《山西移民史》,独著,41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本书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3年多的修订补充而成,为国内第一部以省为研究单位的区域性移民通史。该书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优秀图书一等奖。2014年由三晋出版社推出修订版。
3、《四海同根——移民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葛剑雄教授合著,26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天下雄关》,编著,22万字,《沧桑河山丛书》之一,长春出版社2007年1月版。该书又改版为《走近中国名关》,长春出版社2007年4月版。
5、《历史民族地理》,独著,(上、下册),近70万字,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系列著作之一,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6、《历史地理与山西地方史新探》,独著,67万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边界、边地与边民——明清时期北方边塞地区部族分布与地理生态基础研究》,共同主编,40万字,齐鲁书社2009年版。
8、《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明王朝》,合著,长春出版社2010年版。曾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9、《民族大迁徙》,独著,《地图上的中国历史》丛书之一,独著,23.5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0、《魏延昌地形志存稿辑校》,36万字,独立辑校,齐鲁书社2011年版。
11、《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总论分典》主编,《人物总部》主编,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版。
12、《墨彩卿云:复旦四友书画作品集》,与邓廷毅、王培南、顾宝羽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13、《有为而治——前现代中国治边实践与边陲社会变迁研究》,(共同主编),75万字,三晋出版社2014年版。
14、《统万城建城一千六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编者之一,81万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年版。
15、《介休历史乡土地理研究》,第一作者,23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16、《图溯上海:上海测绘院藏近代上海地图文化价值研究》,共同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17、《张穆全集》,共同主编,三晋出版社2019年版。荣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2019年)一等奖。
18、《表里山河:山西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独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19、《江南景观史》,合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荣获华东地区2020年度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
20、《中国移民史》(第七卷清末至二十世纪末),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
21、《移民与中国传统文化》,合著,三晋出版社2022年。
22、《皇家天下:大明王朝沉思录》,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年。
23、《从金山到上海:金山区历史地理研究》,合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年。
24、《遥望关河:中国边塞环境与历史文化》,独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23年。
25、《中国历史民族地理》(上、下册),独著,齐鲁书社2024年。
26、《中国民族迁移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空演进》,独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4年。
(二)论文类:
1.“‘国中之国’早期市政建设——上海城建近代化之先河”,《上海城市规划》1994年第3期。
2.“试论拓跋鲜卑的早期迁移问题”,《原学》学术集刊第2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3.“‘代郡武川’辨析”,《历史地理》集刊第1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4.“北魏代都人口迁出考”,《史念海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陕西师大出版社1996年。
5.“北宋初年山西向外移民考”,《晋阳学刊》1996年第3期。
6.“‘山西’源流新探----兼考辽金时期山西路”,《晋阳学刊》1997年第2期。
7.“洪洞大槐树----中国历史上移民发源地之四”,(合作),《寻根》1997年第6期。
8.“移民与山西区域文化之变迁”,《历史地理》集刊第15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9.“清代山西境内‘客民’刍议”,《晋阳学刊》1998年第6期。
10.“清代山西口外蒙古地区政区建置述论”,《中国方域》1999年第1期。
11.“《中国移民史》的成就与特点”,(合作),《复旦学报》1998年第4期。
12.“面向新世纪的历史地理学”,载于《与历史同行――复旦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78-1998)》,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1978-1998)》历史学部分撰稿人之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4.“清代归化土默特地区移民文化特征”,《复旦学报》1999年第5期。
15.“明代山西流民问题述论”,《历史地理》集刊第1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6.“‘华夷’五方格局论之历史渊源与蜕变”,《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4期。
17.“展现历史大舞台——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探索与争鸣》2000年第11期。
18.“清代山西重商风尚与节孝妇女的出现”,《清史研究》2001年第1期。被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1年第3期全文转载。
19.“探颐索隐 融会贯通——谭其骧民族史学论著解析”,该文为2000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载入会议论文集《面向新世纪的历史地理学》,齐鲁书社2001年版。
20.“山西高原人口承载量的历史考察”,该文为2000年“黄土高原环境变迁与综合治理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该会论文集编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增刊。
21.“黄土高原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为第八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究会论文,发表于《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第5期。
22.“史家的‘陷阱’——再析北朝两大史书案”,《牛津中国论坛》2001年冬季刊。
23.“‘老翁’高欢”,《全英通讯》2002年第2期。
24.“北魏道武帝早期经历考辨”,《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并编入《复旦大学文科学术年刊》(2003年卷)。该文荣获2004年上海史学会论文奖。
25.“也论北魏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政权建设”,《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4期。
26.“中国古史的‘万邦时代’——兼论先秦时期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渊源与地理格局”,15000字,《复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4期转载。
27.“强化立党立国之本 彻底摆脱生存危机的‘梦魇’”,《复旦学报》(社科版)2003年增刊。
28.“明代山西藩府的人口增长与数量统计”,《史学月刊》2004年第5期。
29.“历史时期中国人口迁移若干规律的探讨”,《地理研究》2004年第5期。
30.“略论中国历史民族地理学”,《历史地理》第20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1.“学术水平与学术贡献应有公论”,《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5月6日第3版。
32.《董永新论》序,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版。
33.“论明代山西藩府势力的膨胀与侵占民地问题”,《中国古都研究》第20辑,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
34.”Laws of Migration in Ancient China”,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Volume 2, Number 1 2005.
35.“泽国水界”,《中国方域》2006年第1期。
36.“从山西宗藩看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宗禄困境’”,编入《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
37.“历史时期江南地区水域景观体系的构成与变迁――基于嘉兴地区史志资料的探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4辑。
38.“略论北魏时期的‘上客’、‘第一客’与招怀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1期。
39.“历史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0.“自然灾害、制度缺失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田地陷阱’”,《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41.“明代北方灾荒性移民研究”,载于曹树基主编《田祖有神——明清以来的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应对机制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2. “困顿与坚守——从《退想斋日记》看清末民初晋中岁时风俗与节庆文化之变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第3辑。
43.“略论先秦至唐代关隘体系构建的时空进程”,《历史地理》第2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4.“晋学研究之三部论”,《晋阳学刊》2007年第5期。
45.“河流与民族——清代内蒙古各部分布的地理基础探述”,载于王利华主编“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社会”论文集,三联书店2007年版。
46.“清代鄂尔多斯地区水文系统初探”,(合作,第二作者),载入侯甬坚主编《鄂尔多斯高原及其邻区历史地理研究》,三秦出版社2008年版。
47.“略论唐代政治地理格局中的枢纽区--金三角地带”,载入范世康、王尚义主编:《建设特色文化名城——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48.“统万城下的‘广泽’与‘清流’--历史时期红柳河(无定河上游)谷地环境变迁新探”,《历史地理》第23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49.“透析社会历史变迁的乡土视野——行龙教授新著《走向田野与社会》读后” ,《晋阳学刊》2009年第3期。
50.“历史民族地理之“界域”研究——以地处川、青(藏)、甘之交的松潘地区为核心”,载入徐少华主编《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
51.“瀚海”新论——历史时期对蒙古荒漠地区认知进程研究,载入安介生、邱仲麟主编《边界、边地与边民——明清时期北方边塞地区部族分布与地理生态基础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版。
52.“略论先秦至北宋秦晋地域共同体的形成及其“铰合”机制”,《人文杂志》2010年第1期。
53.“清代乾隆晋中田契“契尾”释例”,(合作),《清史研究》2010年第1期。
54.“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合作),《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2期。
55.“关塞”:中国传统政治的地理控制,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8日第14版。
56.“近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传统教育与士人生活状况”,载于《跨越空间的文化:16—19世纪中西文化的相遇与调适》,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版。
57.AN Jiesheng: “Golden Triangle”:The pivot region in political geographical structure of Tang Dynasty--Newly assessment of the status of Hedong (Shanxi) region in Chinese history,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istorical Geographers”, Kyoto University Press 2010.
58. “冲突与调适--明代宣德至正统年间的灾民外迁与户籍制度变革”,载入郝平、高建国主编《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年。
59.“晋学研究之‘区位论’”,《晋阳学刊》2010年第5期。
60.“禹贡学派:不可淡忘的中国学派”(上、下),分别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8日第19版、3月15日第11版。
61.“略论明代士人的疆域观――以章潢《图书编》为主要依据”(合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6期。
62. “明朝士大夫的社会风险理念评析──以《明经世文编》为核心的初步考察”(合作), 载于《华南灾荒与社会变迁》,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
63. “略论宋元时期镇江地区水域景观体系的构建及其动力机制”,载于吴松弟主编:《走入历史的深处:中国东南地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64.“安介生反思中国古代三次移民潮:应把财富自主权交给百姓”,《东方早报》2012年3月14日A34-35。
65.“‘长时段’研究理论与中国历史民族地理格局及演变趋势之解析”,载于《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66.“略论张穆《魏延昌地形志》存稿的学术价值”,载于《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67.“政治归属与地理形态――清代松潘地区政治进程的地理学分析”,《历史地理》第26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68.“略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观海风尚与海域认知――以现存诗赋文献为主要依据的探讨”,《舆地、考古与史学新说――李孝聪教授荣休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12年。
69.“The Great Canal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Cultural Landscapes at Jiang-nan Region in Ancient China”,《Book of Abstracts:ⅩⅤ.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Historical Geographers》,Czech Geographical Society 2012.
70.“中国古代边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地理》2013年第4期全文转载。
71.“1920年~1937年河南灾荒性移民与社会救助”,(合作,第二作者),《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72.“明清扬州世族与景观环境之营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3年第4期。
73.“人生有此名师足矣——葛门问学小记”,《传记文学》2013年第6期。
74.“略论明代山陕地域共同体的形成——基于边防、区域经济以及灾荒应对的分析”,《历史地理》第28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7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观海风尚与海域认知”(日文),川守阳譯,鶴間和幸、葛劍雄編著《東アジア海文明の歷史と環境》,日本东京東方書店2013年。
76.“二十年的坚守 二十年的辉煌”,载于《风华正茂——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纪念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77.“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规律——略论中外‘移民法则’研究及其警示意义”,《学术前沿》2014第8期(下)。
78. “略论明清‘江淮文化圈’的形成及其地理环境”,载于谭宏、徐杰舜主编《人类学与江河文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79.“‘区位论’中的文化介休”,载于乔健、王怀民主编《黄土文明一亮点》,台北华艺学术出版社2014年。
80.“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移民潮与海疆规模”,载于涂山、聂影主编《浮生——2013年清华大学‘水上环境’论坛话语实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年版。
81.“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及其启示”,《光明日报》2014年11月26日第14版。
82. “略论民国时期山西救灾立法与实践――以1927至1930年救灾活动为例”,与穆俊合作,《晋阳学刊》2015年第2期。转载于赵晓华等主编《灾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83.“西南潘州考——兼论历史时期边疆政区的时效性与设置路径”,《历史地理》第31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84.“‘禁火’、‘改火’与历史时期寒食节风俗之演变”,载于行龙、徐杰舜主编《人类学与黄土文明》,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85.“黄土文明与地方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的介休范例”,(合作),《民族艺术》2015年第5期。
86.“美酒与美景:汾河景观环境史简论”,载于张琰光主编《晋商与汾酒》,山西经济出版社2015年。
87.“略论清代至民国时期户籍管理与民族人口——以川西松潘为例”,载于《历史地理》第3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88.“从古今图籍看历史时期无定河(红柳河)之河道变迁——兼论古今河道编绘原则”,载于侯甬坚等编《统万城建城一千六百年学术研讨会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年版。
89.“寒食节缘起与介休乡土地理研究”,《中原文化研究》2016年第1期。
90.“再论山西在国史上的地位:基于历史时期地域共同体的初步分析”,载于张有智等主编《陟彼阿丘:首届晋学与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91.“为什么华侨注定要遭遇苦难”,《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6年5月22日。
92.“明清云贵地区的交通建设及其原因探析”,(合作),《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
93.“山西何以成为建都最多的省区之一”,《三门峡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94.“关隘”(合作),载于彭兆荣主编《文化遗产键词》第3辑,贵州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95.“台湾历史民族地理初探”,载于李勇先、高志刚主编《中国方舆研究》第1辑,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96.“山谷与平川的对话——历史时期山西介休地区山川结构与县治选择”,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编《社会史研究》第5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97.“水患与水利——略论历史时期浙江湖州地区水域景观体系构建及动力机制”,载于夏明方、郝平主编《灾害与历史》第1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98.“略论明代湖州地区的灾患与社会应对”,载于杨学新、郑清坡主编《海河流域灾害、环境与社会变迁》,河北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99.“李希霍芬山西考察的地理学价值刍议”(合作),《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年第4期。
100.《从历史地理看太行山精神与民族崛起》,《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第1期。
101.《湖广“苗疆”地区“改土归流”进程考论》,(合作),《社会科学》2019年第3期。
102.《众神共祀:宋元时期镇江地区宗教文化景观构建与背景分析》(合作),《历史地理》第28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
103.《却望并州是故乡——唐诗所见晋中地域环境简论》,《晋阳学刊》2019年第3期。
104.《1950年代初期“干部南下”初探》,《志苑集林》第1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105.《70年来中国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主要进展》(合作),《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0年第2期。
106.《他山之石:英美学界景观史范式之解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107.《何意百炼刚 化为绕指柔——晋末大丧乱与名士刘琨的应变策略》,《云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21年第5期全文转载。
108.《“空前”的移民潮:20~30年代中外学术界对于东北移民潮的认知与评估》,《社会史研究》第1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7月。
109.《灾患与造桥——湖州造桥小史》,《江淮流域的灾害与民生》,科学出版社2021年。
110.《灾荒与灾景:<盛京时报>中的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陕西大灾》,行龙主编《社会史研究》第1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111.《“奢延水”与“奢延泽”新考》,《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9辑,河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
112.《从教育殿堂到学术重镇》,载于《三十而立——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30年》,山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
113.《没有移民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成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2年8月12日。
114.《一代学者的养成与规模——写于<张穆全集>出版之际》,《张穆全集》之“代前言”,三晋出版社2022年版。
115.《70年来长江流域灾害与灾害史研究进展》,(合作),载于李勇先主编《史志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12月。
116.《略论民族融合与发展视域下河东(山西)廊道的构成与影响》,《晋阳学刊》2023年第2期。
117.《历史景观的“复制”与“再生”——以黄河龙门景观为例》(合作),《历史地理研究》(4)(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专辑),复旦大学2023年。
118.《走向天下:山西古代移民的地理背景与特点》,李广洁主编《表里山河十五讲》,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
119.《“晋阳集团”与北齐崛起》,《太原日报》2023年9月1日。
120.《山巅行走:晋东南山地景观认知途径刍议》,《长治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
121.《中华民族融合史上与山西有关的三位杰出人物》,《金融博览》2024年第2期。
122.《金文:研习书法艺术的“龙门”》,《书法》2024年第3期。
123.《山川纵横:宋至清时期湘鄂山区政区与军事地理研究》序,人民出版社2024年。
124.《山河四省:中国人口“蓄水池”,移民“水龙头”》,(合著),《中国国家地理》2024年第10期《山河四省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