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后现代史学大师怀特即将访问上海

作者:阅读次数:日期:2004-04-06

2004-04-06

美国后现代史学大师斯坦福大学Hayden White 教授、Ewa Domanska教授、德国历史
哲学家Rusen教授、美国中国史专家哈佛大学东亚系Peter Bol教授等海内外一流学者,
将于2004年4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史学和比较历史思想
”国际学术研讨会,详情参见复旦大学历史系网页:history.fudan.edu.cn
复旦大学历史系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史学和比较历史思想
议程表
4月8日 星期四
9:00 a.m. 开幕式 (主持人朱维铮)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致欢迎辞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黄洋致祝辞
研讨会召集人李弘祺致辞并宣布议程
9:30a.m.全体会议Ⅰ(主持人李弘祺)
海登?怀特(斯坦福大学)
论题:西方史学的形而上学
余琛(北莱茵-威州高等人文研究院)
论题:如何克服种族中心主义:向21世纪凭借历史认同的文化呼吁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
论题: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大势
11:00a.m. 咖啡时间
11:15a.m. 全体会议Ⅱ(主持人鲍弼德)
施耐德(莱顿大学)
论题:21世纪中国史学彝测
周梁楷(逢甲大学)
论题:历史的跷跷板原理:以艾克顿的「历史思维」为讨论对象
2:00p.m. 分组会议Ⅰ
A组(主持人周振鹤)
王晴佳 (罗汶大学)
论题:论民族主义史学的兴起与缺失—从全球比较史学的角度考察
盛邦和 (华东师范大学)
论题:20 世纪上半叶中国民族史学初探
甘怀真(台湾大学)
「东亚」作为方法:一种史学方法的探索
B组 (主持人周启荣)
葛兆光 (清华大学)
论题:系谱,还是历史——以唐代哲学史或思想史为例
姚大力 (复旦大学)
论题:史道的突破——史记读后二则
3:45p.m. 分组会议Ⅱ
A组 (主持人张广智)
钱茂伟 (宁波大学)
论题:由记事而叙事:中国早期史学的文本化过程
古伟瀛 (台湾大学)
论题:当后现代遇上儒家史学——新与旧的辩证
B组 (主持人许纪霖)
麦劲生 (香港浸会大学)
论题:寻求新论域:当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
陈 新 (复旦大学)
论题:实验史学:后现代主义在史学领域的诉求
4月9日 星期五
9:00a.m. 分组会议Ⅲ
A组(主持人葛兆光)
张广智 (复旦大学)
论题:傅斯年、陈寅恪与兰克史学
罗志田 (北京大学)
论题:发现在中国的历史
李天纲 (复旦大学)
论题:十七、十八世纪的中西史学
B组 (主持人古伟瀛)
陆 阳 (普林斯顿大学)
论题:论中古外国僧人传记中的叙事、宗教、与历史:以慧皎的鸠摩罗什传为例
谢维扬 (上海大学)
论题:中国古代文献传统及史学萌芽
张荣华 (复旦大学)
论题:章学诚与章太炎
10:45a.m. 全体会议Ⅲ(主持人余琛)
伊?多曼斯卡(斯坦福大学)
论题:“非常规历史”在当代历史编撰学中的地位
伊?托塔罗洛(彼得蒙大学)
论题:反思大史学:欧洲和中国历史动态观
周启荣 (伊利诺州立大学)
论题:新文化史与中国史学的重建﹕晚明印刷与公共舆论
4月10日 星期六
9:00 a.m. 分组会议Ⅳ
A组 (主持人周梁楷)
闵道安 (北莱茵-威州高等人文研究院)
论题:中国历史思想里国族认同的现在早期形成:明代和清代早期历史编撰学散论
道本周(纽约市立大学研究院)
论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后后现代主义:科学史(生物学和数学)为例
戴鞍钢 (复旦大学)
论题:坎坷前行-20世纪后半中国历史学的演进
B组 (主持人姚大力)
章 清 (复旦大学)
论题:中西历史之“会通”与中国史学的转向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
论题:都市空间视野中的知识分子研究
张 越 (北京师范大学)
论题: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史家对古代史学理论的认识与借鉴
10:45 a.m. 分组会议Ⅴ
A组 (主持人瞿林东)
高智群 (复旦大学)
论题:说“史”——兼论商周时期的史官
邓志峰 (复旦大学)
论题:义法史学与中唐时期的新史学运动
罗炳良 (北京师范大学)
论题:清代史学在历史理论上的重大成就
B组(主持人罗志田)
钱文忠 (复旦大学)
论题:汉晋佛典的史学形态
侯建新 (天津师范大学)
论题:提倡经济与社会互动的历史观
2:00 p.m. 全体会议Ⅳ(主持人金重远)
李弘祺(纽约市立大学研究院)
论题:中国的历史编纂学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观的国族主义:快乐小鲋鱼的悖论
鲍弼德 (哈佛大学)
论题:地区的多重层次:从地理学角度论地区确定
黄俊杰 (台湾大学)
论题:中国历史思想的显著特征
朱维铮 (复旦大学)
论题:传统中国的经学和史学
4:15 p.m. 全体会议Ⅴ(主持人李弘祺、朱维铮、黄俊杰)
自由讨论
5:45 p.m. 闭幕。召集人致谢辞
[说明]
1. 会议地点均在复旦大学校本部内逸夫科技楼二楼
2 . 宣读论文,每篇请勿超过20分钟。
3. 每篇论文宣读后,自由讨论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