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4
由复旦大学国家历史地理研究基地主办的“复旦大学第三届历史地理前沿研修班(2011)”,7月10日至17日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此次研修班以“历史经济地理研究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来自台湾中研院、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海关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的1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专题授课和专题研讨;54位正式学员和旁听学员,分别来自澳门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日本学习院大学等2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具有广泛的学术和地域代表性。
研修内容分专题授课、专题研讨和专业考察3个主要层面。
专题授课在7月11-14日进行,共分8个专场。其中,林满红教授所讲授的《世界视野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变迁》,以不同于一般学者就中国本身来研究中国的全新视野,站在全球贸易网络的高度,以白银的流动为主线,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独到剖析。吴松弟教授的《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对于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的变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着重讨论了区域经济中心和区域政治中心的关系。戴鞍钢教授的《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地理》,以近代上海和长江流域经济开放和发展为核心,通过与其它区域的比较,对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进程进行了广泛的实证分析。陆玉麒教授的《双核结构与区域经济地理格局的分布》,运用双核结构理论,对当代中国各主要区域的城市网络进行了相关分析,并结合长三角城市发展现状的考察,提出了对区域城市格局发展变迁的独到看法。苗长虹教授的《城乡经济一体化研究》,通过历史发展进程与地理环境变迁研究的结合,对当下中国的城乡经济如何统筹发展提出了个人清新的见解。安介生教授的《晋商与晋学研究》,通过对晋商和晋学的具体界定和大量实证案例,解析了晋商和晋学研究对于相关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许檀教授的《清代前期的常关——宏观视野与个案研究》,结合本人多年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清代常关进行具体而微的梳理,厘清了当前学术研究中所普遍存在的一些舛误观点和模糊认识。龚胜生教授的《经济地理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历史经济地理研究与当前经济建设的结合,对当下武汉城市的发展和湖北省的区域开发提出了自己的现实思考。这些专家以他们渊博的学识,清新的见解,为如饥似渴的莘莘学子们,提供了一顿顿丰盛的学术大餐。
7月15日举办的专题研讨分为“理论和实践”2个专场。第一场是“历史经济地理的理论与方法”,由方书生、朱海滨、段伟、王列辉、樊如森5位老师,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引导学员对历史经济地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第二场是“区域历史经济地理专题研究”,由樊如森、杨煜达、姚永超、王列辉、方书生5位老师,分别以华北西北、岭南西南、东北亚、长三角等区域经济地理的实证研究为切入点,对不同区域的历史经济地理课题,进行了具体的深入探讨。充分的研讨,启迪了彼此的学术智慧,增进了相互的沟通了解。
由于本次研修班的主旨,是为热爱历史地理特别是经济地理的青年学者,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所以,课程安排也就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除了上述的专题授课和专题研讨之外,还为学员安排了聚餐、自修和田野考察的多姿内容。鉴于上海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大工商业都市,有着极其丰富而多彩的经济地理内涵,所以,本次研修班的专业考察便打破常规,充分发挥学员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为学员提供上海地图、上海地铁一日通票、上海历史经济地理遗迹分布图的基础上,让大家结合自身的知识和兴趣,自由灵活地考察那些课堂和书本之外的丰富城市和经济地理内容。
本次研修班,以培养历史地理人才,推动历史经济地理研究为主要目的,急学员之所急,想学员之所想,故而在授课、研讨、自修、考察的各个环节上,都得到了学员们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参加本次研修班,让他们学习和了解到有着历史经济地理更多、更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更加明晰了跨学科研究在历史经济地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把本次研修班中所学到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新视野,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当中去;另一方面,学员们也结合自己参加本次研修班感受,向复旦史地所提出了办好下届研修班的意见和建议,衷心期盼复旦大学的历史地理前沿研修班,将来办得更加
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