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2
2014年11月24日下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安介生教授在广西民族大学国际教育综合楼401室作了“历史时期中国民族迁徙与国家构建”专题讲座,分析匈奴、鲜卑族的迁徙历史与国家构建历程。
安介生教授谈民族迁徙与国家构建
安教授认为,民族走向融合、国家走向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迁徙运动就是民族融合与国家构建的“催化剂”。非汉民族的国家建设历史,同样是中国国家建设历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安教授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是秦汉时期民族分布的最突出特征。匈奴政权缔造者冒顿在“东有东胡,西有月氏”的严峻情况下,灭东胡,赶月氏,建立了疆域广大、建制体系完整的匈奴联盟。强大起来的匈奴联盟与汉朝之间的和亲政策,大大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东汉时期开始,由于在亲汉态度上产生分歧,南、北匈奴分裂。南匈奴归附东汉,两者联合起来攻打北匈奴,北匈奴因此西迁。南匈奴人在攻打北匈奴之后,并未重新回归大漠草原,而是在沿边各郡定居,进而入居并州各地。“十六国”时期,入居内地的匈奴族后裔刘渊等首先发难,创建汉赵国。
鲜卑族发源于“鲜卑山”,即现在大兴安岭北段。谈及鲜卑族的迁徙历史,安教授说,北匈奴惨败远徙,退出大漠地区,鲜卑族占据了北匈奴原先的地盘,后经多次迁徙来到中原地区。强大起来的鲜卑联盟已不仅是本族群的聚合,还有大量残留匈奴人的加入。东汉桓帝、灵帝之际,檀石槐被推举为首领统一各部,鲜卑势力一度达到顶峰。之后,拓跋鲜卑创立北魏,成为第一个归入“正史”的北族王朝。鲜卑族是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创建政权最多的北方非汉民族。
安教授认为,历史时期中国民族迁徙与国家构建息息相关、不可分离。深入研究非汉民族在国家构建中的作用,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疆域形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以前自己很少从迁徙的角度去思考民族发展的问题,安教授的讲座内容使我认识到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对我接下来的学习研究有很大帮助。”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一民族学专业梁志凯说。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郑维宽教授主持讲座,不少来自广西民族大学民社学院的师生到场聆听了讲座。(编辑:班越 校对:周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