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中国沙漠变迁历史地理调查”团队赴毛乌素沙地、额济纳河流域开展学术考察

作者:阅读次数:日期:2017-10-26

2017-10-26

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张晓虹教授承担的中国沙漠变迁历史地理调查”项目是科技部重大基础调查项目中国沙漠变迁的地质记录与人类活动遗址调查的重要组成。该项目组于20178月至9月,分别由复旦大学史地所张晓虹教授、杨伟兵教授组织赴毛乌素沙地、额济纳河流域开展沙漠历史变迁研究的实地考察工作。

810日至818日,由张晓虹教授联合本项目组成员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境变迁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崔建新副教授和“中国沙漠及其毗邻地区人类活动遗迹调查”首席专家兰州大学安成邦教授及内蒙古大学历史系石坚军副教授赴毛乌素沙地进行联合学术考察。参加此次考察的还有本所博士研究生王翩、硕士研究生于昊和陕西师范大学环发院硕士研究生白壮壮。

毛乌素,蒙语意为“不好的水”,现代的毛乌素沙地跨连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陕西省的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和佳县等境。毛乌素沙地以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为主,中间夹杂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流沙,沙地南部长城沿线则是一片大流沙带。在这片沙地中,掩盖着不同时期的大大小小的人类活动据点遗址。历史时期毛乌素沙地何以形成并扩大、沙地与人类生活又有哪些互动与影响,这些都是本次考察思考的问题所在。

统万城

苏力迪遗址

桃柳沟遗址

 

毛乌素沙地联合学术考察是“中国沙漠变迁历史地理调查”项目的首次专题考察。考察团以毛乌素沙地及周边的城市聚落为主题,在毛乌素沙地南缘、东缘、北缘选取了龙山时期至明代不同时期的城市聚落遗址20余处,包括石峁、朱开沟遗址、统万城、十二连城、阳周城遗址、银州城、城川古城、建安堡、东胜卫故城等,通过系统整理历史文献中有关毛乌素沙地的城址、交通等资料,结合野外考察、艺术考古、GPS勘测等方法,记录了城址位置、城址规模与格局、周围沙地环境与植被等数据,为建立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地区的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历史地理文献数据库探索经验、奠定基础。

818日至92日,杨伟兵教授带队奔赴额济纳河流域开展沙漠地区水系与人类活动的学术考察,考察队由复旦大学史地所孙涛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徐安宁、董嘉瑜和硕士生李梦媛、于昊组成。

额济纳河古称弱水,在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河流域属于荒漠地区,然而在历史上额济纳河下游曾是汉代的著名垦区,唐代、西夏、元代均曾在这里屯垦。充足的水源供给是沙漠地区得以出现人类活动的关键因素。而历史文献资料记载的局限性和模糊性,使得探明水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难度增加。本次考察就确定文献所载水系的精确方位,进而为提升沙漠地区人地关系变迁研究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考察团着重考察了额济纳河(黑水)流域的张掖、酒泉、额济纳旗等地,并赴甘肃省嘉峪关市、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银川市等黄河流域地区开展沙漠水系考察。考察团实地勘测沿线的城址的经纬数据、城址格局、周边沙地环境等记录,并通过拍照、录像、取样等方式,记录沿线河流的水文数据,就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河道的流向、宽度,古湖泊的性质、岸线以及相关的人类活动遗迹进行全面调查,并采集相关数据。此外,考察团还通过文献梳理的方式,整理了文献记载中额济纳河流域的水文信息,通过古今数据对比以窥额济纳河流域的河流变迁、沙漠化程度。

中国沙漠历史变迁,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传统的研究课题,是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探明历史时期沙漠地区的环境变迁与人地关系,将为今天沙漠地区的区域发展、生态建设提供经验总结。史地所向来重视科学的田野考察,本次沙漠地区城址与水系的两大主题的野外实地调研,综合利用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整理各类历史文献中所保留的沙漠地区的地理信息,结合实地调查成果,为科学认识历史时期我国沙漠地区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特点提供重要的资料与数据支撑。

(王翩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