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开幕式(08:45-09:00)
|
主持人:王 哲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
致 辞
|
段 伟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
杨伟兵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大会主题报告(09:00-09:30)
|
王建革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
清中后期清政府保运体系中的
淮水入海入江选择
|
分组报告 一:运河与生态环境(09:30-10:40)
|
(主持人:卢 勇 评议人:潘 威 黄学超)
|
陈喜波
|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学研究所教授
|
北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
生态路径研究
|
王聪明
|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
|
大运河“功臣”:南宋以来
管家湖的景观及其功能变迁
|
耿 金
|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副教授
|
12-20世纪初宁绍平原内河咸潮控制与水利系统演变
|
古 帅
|
山东财经大学
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
|
明中后期以来鲁西南黄运交汇地带的水患、水治理与水纠纷——以鱼台县为中心
|
茶憩(10:40-10:50)
|
分组报告 二:运河与水利社会(10:50-12:00)
|
(主持人:吴朋飞 评议人:王 晗 胡克诚)
|
卢 勇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
保漕护运视野下的传统农业韧性考察——基于里下河地区的案例分析
|
张 敏
|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
|
明代大运河区域家训文化述论
|
李德楠
|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
自然灾害应对与社会组织发展——乾隆七年两淮大水灾与淮安普济堂的创建
|
高元杰
|
聊城大学
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
|
蜀山湖“孔子祀田”争夺案
|
分组报告 三:运河工程与河道变迁(一)(13:30-14:40)
|
(主持人:李德楠 评议人:王聪明 耿 金)
|
方志龙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法政学院讲师
|
11-19世纪吴江塘路修筑与
太湖出水区水文、地貌变迁新探
|
潘 威
|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
|
明中后期收束黄河的过程、原因与影响
|
郑民德
|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副院长、副教授
|
漕运余晖:清末陶城埠运河的
开凿与衰落
|
周 明
|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研究生
|
里运河小轮航行与运河治理
|
分组报告 四:运河工程与河道变迁(二)(14:50-16:00)
|
(主持人:张 敏 评议人:高元杰 袁 慧)
|
黄学超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讲师
|
古蒗荡渠南道考
|
鲍俊林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
清中叶松江府运河水网的结构
|
王 晗
|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
|
晚清时期淮盐总栈的选址与
长江南京——镇江河段河道变迁
|
刘其恩
|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研究生
|
明嘉靖时期治黄“分流”与“合流”问题初探:以《明实录》中的河漕记载为中心
|
茶憩(16:00-16:10)
|
分组报告 五:运河开发与治理(16:10-17:20)
|
(主持人:孙 涛 评议人:郑民德 刘德新)
|
祝昊天
|
湖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
从近年新见出土文献再探中国最早运河
|
冯 明
|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张居正改革群体与漕运治理
|
王玉朋
胡克诚
|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讲师;副院长、副教授
|
清代会通河南段水涝及水事纠纷问题探析
|
胡其伟
|
中国矿业大学
文博中心副教授
|
道光十二年桃源陈端案再讨论
|
分组报告 六:运河生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7:20-18:15)
|
(主持人:胡其伟 评议人:鲍俊林 古 帅)
|
袁 慧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所助理研究员
|
重构江淮关系:明清《孟子》“排淮注江”与治水附会
|
吴朋飞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大运河(黄河段)治理历程与成效
|
段 伟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
中国大运河生态环境变迁分期刍议
|
会议闭幕式(18:15-18:20)
|
召集人 段 伟 闭幕致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