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与生态文明研究”工作坊
2022-11-22
会议日程
会议时间:2022年11月26日
会议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201会议室
会议安排:
大会主题报告发言30分钟;
分组报告每位发言15分钟;
每组设一位主持人、两位评议人,评议时长10分钟。
会议开幕式(08:45-09:00) |
|||
主持人:王 哲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
|||
致 辞 |
段 伟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
|
杨伟兵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
大会主题报告(09:00-09:30) |
|||
王建革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
清中后期清政府保运体系中的 淮水入海入江选择 |
|
分组报告 一:运河与生态环境(09:30-10:40) |
|||
(主持人:卢 勇 评议人:潘 威 黄学超) |
|||
陈喜波 |
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学研究所教授 |
北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 生态路径研究 |
|
王聪明 |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 |
大运河“功臣”:南宋以来 管家湖的景观及其功能变迁 |
|
耿 金 |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副教授 |
12-20世纪初宁绍平原内河咸潮控制与水利系统演变 |
|
古 帅 |
山东财经大学 文学与传播学院讲师 |
明中后期以来鲁西南黄运交汇地带的水患、水治理与水纠纷——以鱼台县为中心 |
|
茶憩(10:40-10:50) |
|||
分组报告 二:运河与水利社会(10:50-12:00) |
|||
(主持人:吴朋飞 评议人:王 晗 胡克诚) |
|||
卢 勇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
保漕护运视野下的传统农业韧性考察——基于里下河地区的案例分析 |
|
张 敏 |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副教授 |
明代大运河区域家训文化述论 |
|
李德楠 |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 |
自然灾害应对与社会组织发展——乾隆七年两淮大水灾与淮安普济堂的创建 |
|
高元杰 |
聊城大学 运河学研究院副教授 |
蜀山湖“孔子祀田”争夺案 |
|
分组报告 三:运河工程与河道变迁(一)(13:30-14:40) |
|||
(主持人:李德楠 评议人:王聪明 耿 金) |
|||
方志龙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法政学院讲师 |
11-19世纪吴江塘路修筑与 太湖出水区水文、地貌变迁新探 |
|
潘 威 |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教授 |
明中后期收束黄河的过程、原因与影响 |
|
郑民德 |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副院长、副教授 |
漕运余晖:清末陶城埠运河的 开凿与衰落 |
|
周 明 |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研究生 |
里运河小轮航行与运河治理 |
|
分组报告 四:运河工程与河道变迁(二)(14:50-16:00) |
|||
(主持人:张 敏 评议人:高元杰 袁 慧) |
|||
黄学超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讲师 |
古蒗荡渠南道考 |
|
鲍俊林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
清中叶松江府运河水网的结构 |
|
王 晗 |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历史系副主任、副教授 |
晚清时期淮盐总栈的选址与 长江南京——镇江河段河道变迁 |
|
刘其恩 |
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研究生 |
明嘉靖时期治黄“分流”与“合流”问题初探:以《明实录》中的河漕记载为中心 |
|
茶憩(16:00-16:10) |
|||
分组报告 五:运河开发与治理(16:10-17:20) |
|||
(主持人:孙 涛 评议人:郑民德 刘德新) |
|||
祝昊天 |
湖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
从近年新见出土文献再探中国最早运河 |
|
冯 明 |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张居正改革群体与漕运治理 |
|
王玉朋 胡克诚 |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讲师;副院长、副教授 |
||
胡其伟 |
中国矿业大学 文博中心副教授 |
道光十二年桃源陈端案再讨论 |
|
分组报告 六:运河生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7:20-18:15) |
|||
(主持人:胡其伟 评议人:鲍俊林 古 帅) |
|||
袁 慧 |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所助理研究员 |
重构江淮关系:明清《孟子》“排淮注江”与治水附会 |
|
吴朋飞 |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大运河(黄河段)治理历程与成效 |
|
段 伟 |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
中国大运河生态环境变迁分期刍议 |
|
会议闭幕式(18:15-18:20) |
|||
召集人 段 伟 闭幕致辞 |